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4-27 03:50:35
用手机看
还记得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吗?那时候,我们不需要昂贵的玩具,也不需要复杂的游戏设备,只需要一颗童心和一点创意,就能在小小的世界里找到无尽的乐趣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,回到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80年代,重温那些经典的童年游戏。
跳房子,又称跳格子,是80后童年里最常见的一种游戏。记得那时候,我们会在地上用粉笔划出一个个方格,然后按照规则,单脚跳跃,从一格跳到另一格。跳房子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,更让我们学会了规则意识和竞争精神。
游戏开始前,我们会先在地面上画出一个房子,房子的规格是长宽大于等于45厘米,一个有10个格子,然后按照顺序在格子里面写上1-10的数字。游戏开始时,站到第一个格子外面,把沙包扔到方格1,然后用单脚跳进方格1里面,再换脚跳进方格2里面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定要保持一只脚站立,另外一只脚不可以落地,就按照这样1-10的顺序,单脚轮流换跳下去,到达终点以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在跳回来。如果沙包扔到格子外面或者压线就算犯规,在单脚跳时踩到线或者已经越界也算犯规。一旦出现犯规就要换下一个人玩跳房子,等到下一次上场时,从上次犯规的格子中再次继续跳。
躲猫猫,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,却充满了乐趣。记得那时候,我们会在一个限定空间里,比如教室、家里或地上画个圈,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,去捉其他人。被捉住的人就要当“瞎子”,而捉人的那个人则要尽快找到其他躲藏的人。
为了增加难度,我们还会在地上画一圆圈,1~2尺见方,圆内放一小石子,称为电报。输家看见躲藏的人就叫电报xx”(需要看见并叫出其名字),于是此人就“死”了。这个“死”可能是暂时的,如果有未被“电报”的人来踢电报(将小石子踢出圆圈),死了的人就全部被救活了。于是输家又必须去一一寻找他们,只有在保护好电报不被踢的情况下,将躲藏的人全部都找出来才算胜利。
打口袋,又称丢沙包,是80后童年里最流行的游戏之一。游戏规则很简单,最少三人,上不设限,场地要求七到十米的活动空间。往往是分成两家,攻方占据两边位置,队员间相互配合将沙包在空中抛来抛去,以打到对方身上为胜。守方在攻方所围成的范围内跑动,躲避沙包。如守方全部队员不幸“中弹”,则交换攻守位置。
这个游戏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,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。
老鹰捉小鸡,这个游戏充满了智慧和策略。一个人当“老鹰”,其他人排成一列,队首当“母鸡”,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,就是“小鸡”了。“老鹰”的目标是抓“小鸡”,“母鸡”要展开与“老鹰”斗智斗勇的搏斗,以保护身后的小鸡。“小鸡”被捉住后,就“死”了,要等下次游戏开始,才能再上场。
这个游戏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,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他人。
跳皮筋,这个游戏充满了弹性和节奏感。记得那时候,我们会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,从简单的“小皮球,小小来,马莲开花二十一”到复杂的“二五一,二五一,二八二九三十一”,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童真和快乐。
跳皮筋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,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不断进步。
这些游戏,虽然简单,却充满了乐趣和智慧。它们不仅让我们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,更让我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成长。让我们一起珍惜那些美好的回忆,让这些游戏成为我们童年里最宝贵的财富。